活教育“活”在哪? ——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所组织活教育研讨活动 1月9日,学校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所组织研究所成员以及部分学前教育专任教师,对南京市鹤琴幼儿园《活教育的“活”,活在哪里》全景式分享活动进行了研讨。本次研讨活动也是学校学术年会活动的一部分。 南京市鹤琴幼儿园从“活”教育的实践出发,从”活”课程、“活”教研、“活”评估、“活”文化等层面,探索了该园对陈鹤琴先生“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课程”等“活”教育理念践行的内容与方式。研讨活动持续了整整一天,大家通过对南京鹤幼“活”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的研讨,加深了对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的认识,同时对探索学校附属幼儿园建设也提出了思考。 杨爽老师在研讨时提到,南京市鹤琴幼儿园的张俊园长是一位有教育情怀的幼教工作者。他的梦想是办中国典型的幼儿园,对中国学前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进行探索,不断进行突破,可供其他幼儿园复制参考,推动中国幼儿园的发展。办中国的幼儿园,为中国幼儿园的不断发展而努力。南京市鹤琴幼儿园一直强调儿童是活的,具有天生的生长的活力,回归儿童。课程是活的,要回归幼儿的生活。关注儿童,以儿童为原点,要“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关注生活,以生活为教育舞台,“一日生活皆课程”。教育回归儿童,回归生活,这正是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的初心所在。南京市鹤琴幼儿园一开始是9位刚毕业的来自南师大,江苏第二师范的9位本科应届毕业生担任幼儿教师,一开始没有专业自信,缺乏时间,不会进行班级管理。所以张园长一开始对于老师的教学能力,没有过分要求,而是从和孩子一起生活入手,看见儿童。回顾2016年到如今4年,课程逐渐成型,教师得到快速发展,幼儿园文化得到显露。同样,我们学校如果想要创办附属幼儿园,也需要借鉴鹤琴幼儿园的办园经验,鼓励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保教能力,在理论和实践的贯通中,在一线老师实践经验的分享和理论的指引下不断向前发展。 王雁茹老师认为,“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作为育的载体,教的预设,课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应然”的教育目的转变为“实然”的幼儿发展的桥梁,有机地链接了幼儿教育的两端——社会的要求与个体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幼儿教育高质量发展需关注幼儿教育的价值引导,没有价值引导的教育不是教育,而每一个时代的课程都有其价值取向,课程价值取向决定了课程的整体走向,其反应出来的行为倾向会映射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上,然后直接决定幼儿教育的质量。通过今天鹤琴幼儿园全景式分享,我有这样的困惑: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人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怎样在幼儿园活教育课程中实现平衡?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人的社会化,一日生活皆课程,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桥梁与载体。根据课程之父拉尔夫·泰勒的观点,课程来源于学科、学生、社会,幼儿园的课程基于学生经验、回归学生生活是共识,在幼儿园领域学科知识有什么样的价值?怎么做到课程三大来源之间的融合与协调?基于学生与基于学科作为课程的两极,这个钟摆停留在哪个点上才是最适合幼儿园的?南京鹤琴幼儿园源于“大自然大社会”以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活”课程给了一个很好的启示。 焦德宇老师则说,为什么想学好园、名园的比比皆是,学到、学成的却寥寥无几,往往只学到皮毛甚至邯郸学步。鹤琴幼儿园关于“活教育”文化的介绍可能提供了解答。对于显性的玩教具、物质环境的借鉴比较简单,对于课程建设的借鉴就困难许多,而对教育文化、园所文化的借鉴则难上加难。但一所幼儿园的文化,可能恰恰是课程、教学、教研、家园共育能够立得住、行得通的基础。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支持,某种程度就和公司、工厂相差无几。宏观角度,鹤琴幼儿园介绍了其文化历程的三个阶段:尊重、平等;自主、互助;共同生活、共同成长。对于转制三年的我校、对于每个在此学习三年学生,这样阶梯式的发展、成长都有借鉴价值。如果三年三阶段来不及,即使三年完成第一阶段,而不超越其阶段拔苗助长,对于成为合格的准幼儿教师可能也将是良好基础。中观角度,鹤琴幼儿园介绍了培育“活教师”的三条途径:激励教师主动成长、支持教师自主成长、等待教师自我成长。以及微观角度,鹤琴幼儿园从家园关系、师幼关系、同事关系等方面介绍了操作原则。教育文化的力量,虽潜移默化但影响深远,成为一个会生长、“活”的学校,培育“活教师”“活学生”,可能也是每个鹤琴学前教育学院教师努力的方向。 闻靖灏老师认为,南京市鹤琴幼儿园自2016年9月开园以来,从开园初期只有9名刚毕业的新教师的人员结构,到如今可以系统地推荐“活”教育实践成果,充分发挥了高校在专业领域的引领作用。学校拟于今年探索政校合作模式下的附属幼儿园办学模式,鹤琴幼儿园的办学经验与办学模式值得学习与借鉴。鹤琴幼儿园对“活”教育的实践,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激励教师主动成长与自主成长,“你做,你说了算”、“不问对错,只问思考”,让教师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是对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念的真实实践,这样的实践,放权给教师,能够在反思与实践中、在理论与实践中得到良好的平衡,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园长张俊副教授在谈到办园理念时说到,鹤琴幼儿园应该是一所普通的、典型的幼儿园,而不是特色幼儿园。办园不是为追求特色而特色,而是在追求幼儿普遍发展的过程中,关注幼儿的个性与特色发展。这样的办学是大众的办学,不为功利而办学,也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办学,是对陈鹤琴先生教育理念最真实的实践与探索。这对鹤琴学前教育学院在发展的过程,学院希望关注的是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个体的发展,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而非功利而简单地去追求显性短期的效果是一致。(文/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所)
显示本文关键词 |
王焕鑫 最后编辑于:2021-01-11 19:01:15 |